找到相关内容1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

    心受乐、受诸心行、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、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、观弃舍。   ③通明禅:行者在四禅、四空定及灭尽定中,通观身息心三者,从而开发三明六,故称为通明禅。   4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139206.html
  • 元 音:禅海微澜(三)

    性海如实而修,不要三明六。何以故?此是圣末边事,如今只要识心达性,但得其本,不愁其末,他时日后自具足在。若未得本,总将情学他,向外驰求,亦不能得,得亦不真。”这话说得真是对,为道者金玉良言。  尝见...淹灭吗?假如真这样,释迦文佛也无须从兜率下生,现身说法了。但到这关键时刻,要接引人又无可言表。怎么办呢?祖师们有一着绝妙的活,拂袖归方丈,微露一线风光,以让心有灵犀一点的英俊汉子从这里悟去。  这无声...

    元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2040419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9):沩仰宗的祖师沩为山灵祐

    实处,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,且莫将心凑泊,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。不要三明六,何以故,此是圣末边事,如今且要识心达本,但得其本,莫愁其末,他是后日自具去在,若未得本,从饶将情学他亦不得”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2840931.html
  • 弥勒今世授记因缘

    惟我独尊’。有三十二相,八十种妙好,身光普照天地………在菩提树下破十八亿魔,证三明六。初转法轮时度五比丘,八万诸天,无数天人属下很多学者作他弟子。”波婆离听后自思惟言:“一定有佛,我看的书有记载,佛星下现...

    常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5048573.html
  • 略论弥勒的佛教思想

    发菩提以修大乘道,主要在弘法利生上下工夫,不急求个人解脱证果,不急求个人速断烦恼于一生了却生死,应是弥勒比丘现身说法的本义。其功德应远远超过一个只顾自己而证得三明六的阿罗汉,即使尚为凡夫,其功德也...人今者虽复出家,不修禅定,不断烦恼,佛言此人成佛无疑。此人命终当生何处?”   佛授记阿逸多(弥勒)比丘为下一位佛,在优波离等人的眼中是难以想得的。他们认为弥勒是一个“不修禅定、不断烦恼”、“未尽...

    胡春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649417.html
  • 问世间情是何物?直叫人障碍往生,六道沉沦!

    得到三明六、天眼洞视、天耳彻听,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?然后倒驾慈航再回娑婆,搭救她(他)以及其他亲人眷属,这才是真正爱他们…(详见《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亲闻记》第九页至第十五页)   学佛,无论修学...

    孟省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0752623.html
  • 谈随息法与三际托空

    ,证得三明六的阿罗汉果位。这是修随息法的一个完整架构。佛陀对当时弟子们的指导虽只提供一个原则性的修法,因为他们根器猛利,能实修实证如法修得果位。而老师现在特别讲得这么的详细深入,我们却如聋若盲依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1053821.html
  • 天台通教之化法研究

    (一)禅定引发三明六118  (二)禅定戒律相辅相成119  第三节 激浊扬清的理想教育122  结 论129  参考文献131  简 历140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天台|判教|通教|化法  【中文摘要】教化法的思想特质,就在于其能承先启后,通贯佛陀一代...

    李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5255642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 辨得果品第六

    闻乘的修习能够成就三明六,这一成就属于殊胜果。应该注意一点,殊胜果、离系果、障灭果、随顺果,这四果和前面的最初果、数习果和究竟果并非截然不同,也不是截然分开的。殊胜果、离系果、障灭果、随顺果是根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556500.html
  • 禅师与转世

    无欠少,使用自在,何假外求。”  “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,不要三明六,何以故?此是圣末边事,如今且要识心达本,但得其本不愁其末,他时后日自具去在。”  “若顿悟自心,本来清净元无烦恼,无漏智性本自具...出家为僧合和”。前半段可以看出,从一个发心的菩萨、发心的行者来讲,能够有善缘能够有善根,于内能够有善根亲近佛法,于外能够不受邪魔灾难的障碍;后面才讲到“六具足,化度众生,随心所愿,自在无碍,成就万行”...

    慧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460451.html